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研究院、经济学院、中公司联合主办的“中国宏观经济论坛(2019年中期)”会近日在京举行。
论坛发布的报告认为,面对外部冲击,中国经济有足够韧性,依然可以保持稳定的中高速增长。
报告指出,2019年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显示“弱企稳”的特点。
从需求侧来看,对上半年宏观经济贡献最大的是净,1至5月份贸易顺差持续上升。
净出口从2018年对负向拉动0。
6个百分点,到2019年一季度正向拉动1。
46个百分点,对GDP影响变动了2个百分点。
同时,投资持续高位运行和基础建设投资逐步回暖对冲了投资下行,稳定了投资。
从侧来看,最为显著的改变是增加值提速,稳定了业增长。
这背后是松紧有度的政策稳定了金融形势。
一方面,股市走强带动;另一方面,补充资后,表内扩张,在稳定利差的作用下,业盈利水平提升。
报告认为,在前期积极布局的作用下,我国经济是有足够韧性来抵御各种不确定性的。
所谓韧性是面对着冲击依然可以保持稳定的中高速增长。
这来自于三个方面,韧性需要经济有好的长期增长基础,足以抵御各种波动;改革开放红利,尤其是中国参与新的全球化体系抵御各种冲击;国内稳健的宏观调控。
具体包括六个方面:
一是增长潜力巨大的国内。
在扶贫提高收入、户籍城镇化等政策推动下,我国国内市场长期看还有很大潜力。
美国正是凭借着庞大的国内市场超越英国,我国在这方面同样具有显著优势。
二是研发为基础的国内体系。
全球价值链逐渐从走向研发、知识密集型的产业,多年的积累造就了我国具备相应的基础。
三是为基础的数据全球化和相关服务。
当前的全球化从贸易、金融日益走向数据跨境流动,我国具有雄厚的数据全球化实力。
四是“一带一路”为基础的包容性全球化。
各种冲击下的全球化核心在于各国不能合理分配全球收益,合作解决全球问题。
我国推动的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可以解决现有全球化存在的问题。
五是国内要素市场改革红利。
我国经济增长中很大问题来自资源配置效率低,通过要素市场改革可以有效提升资源配置效率。
六是日益成熟的宏观调控体系。
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,我国逐渐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宏观调控体系,能够有效应对各种短期冲击。
(文章来源:经济参考报)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今日财经网中国经济有足够韧性抵御各种不确定性
